來源:網絡整理 2024-03-21 13:42:31
閱讀理解
1.“學”與“習”是一個意思嗎?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?
不是一個意思。對于知識來說,“學”是一個認識過程,而“習”則是一個鞏固過程,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,必須將“學”與“習”統(tǒng)一起來。
2.如何理解曾子所說的“忠”和“信”?講求“忠”和“信”對現(xiàn)代人有什么特殊意義?
“忠” 是辦事盡心盡力,“信”是誠信。在現(xiàn)代社會中,我們仍然要講求“忠”和“信”,只有這樣,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,才會發(fā)展得越來越好。
3.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“耳順”與“從心所欲”?
“耳順”一般而言,指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。人到了六十歲,不管聽到什么樣的話,都能夠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,這是一種悲憫之心,是外在的天地之理與內心的融合。有了這種融合,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“從心所欲,不逾矩”。當所有的規(guī)矩已經變?yōu)槟愕纳晳T時,你就能夠做到從心所欲,這可以說是每一個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4.“溫故”與“知新”是什么關系?
孔子強調,“溫故”而不獨立思考,就達不到“知新”的目的,只有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(fā)現(xiàn),才“可以為師”,可見“溫故”是“知新”的基礎,“知新”是“溫故”的延伸和升華。
5.“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”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?表現(xiàn)了孔子怎樣的品格?在今天有什么現(xiàn)實意義?
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,將富貴比作浮云,表現(xiàn)了孔子淡泊富貴的高尚品格,在物質利益面前,孔子保持了超然、獨立、高尚的人格和曠達的精神,堅持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。這句話對消除當今社會上的一部分人為謀取利益而不擇手段、害國害民的弊端,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6.談談你對“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”的理解。
子夏闡述了治學之道。“博學” 與 “篤志”是基礎,“切問”與“近思”是方法,能夠做到這四點,就可以達到儒家所提倡、追求的“仁”了。
7.孔子說: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”如何正確認識“學”與“思”的關系?
孔子非常重視正確的學習方法,“學”和“思”相結合就是他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之一?鬃诱J為,一味地讀書而不思考,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,這樣就會被書本所累,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,所謂“盡信書不如無書”。如果只是一味地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,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,也只能流于空想,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,也就會產生更多地疑惑。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,才能學到真知。
但是,“學”和“思”在孔子心中并不是對等的關系?鬃诱J為“學”是“思”的基礎,他反對離開“學”這個基礎去胡思亂想。他曾說:“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也。”意思是:“我曾經整天不吃飯,徹夜不睡覺,去左思右想,結果沒有什么好處,還不如去認真學習。”這一句表明孔子是把“學”看得更加重要的,“學”是“思”的寄出和前提,“思”是“學”的提高和發(fā)展。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