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資源 2023-09-09 17:58:52
——第一組——
1.【山東省齊魯名校2023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學業(yè)質量聯(lián)合檢測】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題。
不安分的螳螂揪著一片葉子蕩起了秋千;羞答答的木棉花在一點點綻放出甜甜的笑容;砂鍋里飄出的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氣,猶如攝人心魂的美食交響樂……
在新型顯示技術的助推下,觀眾通過屏幕“看”到的世界異彩紛呈,呼之欲出的立體視覺效果令觀眾_____①_____。
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和通感的修辭手法,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。(4分)
2.【安徽省蚌埠市2023屆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查】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題。
一粒一粒的小花在水里亂紛紛地逃逸,然后浮上來,在水面上鋪成一片,眉頭緊鎖似的不情不愿
中秋吃月餅,最喜那餅餡里一粒一粒的桂花,塵芥一般,星子一般。還有桂花茶,沸水沖泡,?墒,半個時辰后,揭杯蓋窺一眼,它們一粒一粒,緩緩沉下去,禪坐在杯底。好像一群懷抱理想的女子,在茫然與不甘之后,在對抗與疼痛之后,最后與生活和解,變得③,化作一抹裊裊的茶香,各自咀嚼,各自回味。
文中畫線的部分,寫泡桂花茶使用了擬人和對比的手法,請分析其表達效果。(5分)
3.【廣東省深圳市2023年高三第一次調研考試】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題。
其實他們每一個都是神妙的樂師,眾妙畢集,哪有不成人間絕響的呢?
若是在鄙野的鄉(xiāng)間,這時令滿耳是蟲聲了。白天與夜間一樣地安閑,一切人物或動或靜,都有自得之趣。嫩暖的陽光或者輕淡的云影覆蓋在場上,到夜呢,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緩的涼風看守著整夜,在這境界這時間唯一的足以感動心情的就是蟲兒們的合奏。它們高、低、宏、細、疾、徐、作、歇,仿佛曾經(jīng)過樂師的精心訓練,所以這樣地無可批評,躊躇滿志。雖然這些蟲聲會引起勞人的感嘆,秋士的傷懷,獨客的微喟,思婦的低泣;但是這正是無上的美的境界,絕好的自然詩篇,不獨是旁人最歡喜吟味的,就是當境者也感受一種酸酸的麻麻的味道,這種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雋永的。
文中畫線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?請結合文本分析其表達效果。(4分)
4.【廣東省清遠市2022-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】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題。
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場接力跑,我們勇毅前行,接續(xù)奮斗,艱難困苦怎能阻擋我們向前邁進的步伐?
無數(shù)中華兒女③,經(jīng)過14年的浴血抗戰(zhàn),終于奪取了勝利。新時代的青年,要繼承和弘揚革命先輩英勇無畏、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,在新征程的前進道路上,敢于向一切困難亮劍,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斗爭精神。
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反問的修辭手法,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。(4分)
——第二組——
5.【江西省鷹潭市部分示范高中2023年高三下學期熱身考試】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題。
對于各種書籍、各方面的知識,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,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,突然遇到充沛的時雨。
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讀書記憶是溫馨的。那個時代百廢待興,一切都是開放而自由的。我們正當年輕,①,
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,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。(4分)
6.【昆明市云南師大附中2023年高考適應性試卷(七)】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題。
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《茶經(jīng)》中的確切記載,讓我們找到了“中國茶”的文化源頭;蘇軾等文人墨客為其留下的名篇佳作,讓我們銘記“中國茶”的流光溢彩;新時代以茶賦能發(fā)展,讓我們感知致富茶、幸福茶的生生不息。
茶與國人相伴幾千年,行走全世界數(shù)萬里。一杯“中國茶”氤氳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,必將為世界更多人民認可,為共創(chuàng)多彩文明帶來更多啟發(fā)和可能性。
請簡要分析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。(4分)
7.【2023屆山東省濟南市高三一模(學情檢測)】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題。
我國航天事業(yè)怎樣才能迎來新的榮光?精心準備,確保發(fā)射萬無一失;精心組織,確保發(fā)射圓滿成功;精心實施,確保發(fā)射百下百全。
我國今年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,建成在軌穩(wěn)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,天舟四號、五號貨運飛船和問天、夢天實驗艙將從文昌航天發(fā)射場發(fā)射升空。
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哪兩種修辭手法,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。(4分)
8.【湖北省鄂西聯(lián)盟2023屆高三2月開學檢測】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小題。
曾經(jīng),“饉”“旱”“兇”“歉”充斥我們的歷史;現(xiàn)在,“饑荒”只留下一個遙遠的背影。曾經(jīng),“如何養(yǎng)活中國人”讓我們難以釋懷;現(xiàn)在,中國人的飯碗被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今年秋分,第五個中國農(nóng)民豐收節(jié)如期到來。2021年,中國糧食生產(chǎn)迎來“十八連豐”,總產(chǎn)量再創(chuàng)歷史新高;2022年夏,中國夏糧產(chǎn)量達2948億斤,勾勒全年“豐收答卷”。
文中畫線的句子使用了對比手法,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及表達效果。(4分)
——第一組參考答案——
1.①擬人:把“螳螂”和“木棉花”人格化,表現(xiàn)了這些動物、植物在屏幕中逼真的形態(tài),側面突出了新型顯示技術的先進與高超。
②通感:“甜甜”把本來作用于視覺的開花形態(tài)移用為味覺感受,“美食交響樂”把本來作用于嗅覺的砂鍋里飄出的香氣移用為聽覺感受,表現(xiàn)了新型顯示技術給觀眾帶來的身臨其境的效果。
2.①用“逃逸”“不情不愿”“禪坐”等詞語賦予桂花以生命,飽含情感,使語言形象,生 動活潑。②沖泡初與半小時后形態(tài)上形成了對比,突出了桂花前后形態(tài)的變化,使其形象更加鮮明,突出了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。
3.①比喻:將秋蟲比作神妙的樂師,生動形象地說明每一個秋蟲的演奏都非常精妙。②反問:以反問的語氣突出強調秋蟲的合奏確實屬于人間絕響,其美妙無與倫比。
4.①“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場接力跑”運用了比喻,使表達生動,更形象地寫出了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我們接續(xù)奮斗。
②“艱難困苦怎能阻擋我們向前邁進的步伐?”運用了反問,增強了語勢,突出了任何艱難困苦都不能阻擋我們向前邁進的步伐。
——第二組參考答案——
5.①比喻的本體為“對知識的求知欲和消化力”,喻體為“大旱的土地遇到時雨”。通過比喻,讓抽象的現(xiàn)象得以具象化,通過人們常見的景象讓人們對當時人們“對知識的求知欲和消化力”的旺盛有了更充分的了解。
6.①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;②增強語勢,層層遞進;③從茶的文化源頭、名篇佳作、賦能發(fā)展等方面突出了“中國茶”的魅力,充分表現(xiàn)了作者的文化自豪感。
7.①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,提出“怎樣才能”的問題并進行回答,引起讀者的思考;頓生波瀾,避免平鋪直敘。
②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,由三個“精心”、三個“確保”形成排比,突出了我國航天事業(yè)迎來新榮光的具體做法;結構相似,句式整齊,使句子富有氣勢。
8.構成:前一句將中國曾經(jīng)糧食欠缺、全民饑荒的歷史與如今糧食豐收、全民富裕的現(xiàn)實進行對比;后一句將曾經(jīng)無法解決吃飯難題的苦惱與現(xiàn)在牢牢端住自己的飯碗的自信進行對比。
效果:這兩組對比,鮮明地體現(xiàn)了中國人民靠自己的努力奮斗解決了溫飽以及糧食產(chǎn)能的問題,給讀者強烈的情感沖擊,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。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